游武汉三镇
武汉,两江交汇、三镇鼎立、滨江滨湖、山灵水秀、自然禀赋十分优越。更别提那九省通衢之于武汉,喧嚣的市进味和儒雅的书生气在这里汇合,彰显它无限的可爱,生机勃勃,古朴以及直率。如果说汉口的滋味是浓烈的,如一杯白酒,看着喧嚣的人群和繁华的街道,醇香味扑面而来。那武昌是淡雅宁静的,如一杯清茶,静谧芬芳,百品不厌。道不尽的只有武汉的美。
黄鹤楼简介
中文名称
黄鹤楼
英文名称
Yellow Crane Tower
黄鹤楼,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。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,国家5A级景点,江南三大名楼之一,享有“天下绝景”之称。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,雄踞蛇山之巅,挺拔独秀,辉煌瑰丽,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。历代名士崔颢、李白、白居易、贾岛、陆游、杨慎、张居正等,都先后到这里游乐,吟诗作赋。而崔颢的《黄鹤楼》诗,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,很多人都能背诵。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。其中一个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,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,然后乘黄鹤升天。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,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。崔颢的诗与此有关,诗云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”
武汉东湖磨山景区简介
中文名称
武汉东湖磨山景区
英文名称
Wu Han Dong Hu Mo Shan Jing Qu
古名磨儿山,形圆如磨,故名。为沿东湖群山中主要山脉,三面环水,六峰逶迤,长达8里,主峰高百余米,有“十里长湖,八里磨山”之称,风景极佳。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览区;山南有以湖水地区乡土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;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。
磨山景区从北开始,依次建有楚天极目、天台晨曦、常春花苑、朱碑亭等四景。朱碑亭八里磨山第一峰上的朱碑亭,是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纪念性建筑。朱碑亭为二层亭廊式建筑,亭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“朱碑亭”匾额。挂落上雕刻有朱德同志生前喜爱的兰草图案。亭前立红色石碑一座上刻朱德同志1954年春天游览东湖时的题词“东湖暂让西湖好,今后将比西湖强”。登亭远眺,湖港稻畦,星罗棋布,帆影飘流,长江如流金闪烁,隐约可见。楚城是进入磨山楚文化游览区的第一个景点。城在先秦时期是国家象征。楚国有城最早见于史册的是楚成王时期,楚成王十六年(公元前656年),齐桓公率兵伐楚,楚将军屈完以“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”御敌于方城之外。方城实为楚国最早依据地形在北疆兴建的长城。而楚国真正“筑城以为民,修廓以为君”的算是楚庄王了。
磨山楚城依据楚人喜欢临水居高筑城的特点,按照郢都故城形制而建。城门23.4米,长105米,其中望楼高12.4米,城墙高11米。城门分水门和陆门,都是一门三道,由红砂石砌筑的水门、陆门、城墙、烽火台构成。湖北是梅花的故乡之一。早在秦汉时,野生梅花就散见于大江两岸;唐宋时期栽培梅花盛行一时,至明清,赏梅、咏梅已成时尚。磨山梅园开创于50年代,占地300亩,培育“金钱绿萼”、“大羽”、“骨江垂枝”、“老人美大红”等梅花珍品。磨山梅花与南京的梅花山、上海的淀山湖梅园、无锡梅园并称“江南四大梅园”。1992年中国花卉协会、中国梅花腊梅协会将磨山梅园定为“中国梅花研究中心”。郭沫若写诗赞道:“且喜东湖春到早,红梅万树一齐开。”
珞珈山简介
中文名称
珞珈山
英文名称
shan
又称罗迦山。在武汉市武昌东郊。巍峨横亘,冈峦连绵,花木葱茏,建筑明丽,地处东湖之滨,山光水色,交相辉映,成为一组胜景,远近传闻。其东部山脚高低起伏,吞吐曲折,湖水拍击,喷珠溅玉;山腰佳木交碧,奇花织锦,篱笆错落,房舍雅致;每年樱花盛开时,落英缤纷,令人陶醉。从山腰至山顶,林深茂密,摇苍飞翠,遮日蔽月,深幽秘邃。山之上下,巨岩层现,奇石峭立,小径曲绕,异鸟时鸣。武汉大学坐落在山之西部,依山构造,建筑富丽。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,累累罗列,附近还有六一纪念亭、六一烈士墓等革命纪念建筑物和航海俱乐部、游泳池等体育设施,使此山更显辉煌瑰丽,益增游人欣赏雅兴。武汉大学的樱花道,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。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、排列整齐。每年的3月至4月初,繁花满枝。樱花花期仅为一周,每到落花时节,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“花毯”。每年开花时节,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。